Fay

杂食人·磕cp只认准自己喜欢
感谢喜欢,希望每个在我这吃粮的人,都能吃饱吃好!
  1.  2

     

    萤火虫已死 ——观《萤火虫之墓》(又译:《再见萤火虫》)有感

    看了这部片子之后,我去翻了豆瓣和知乎的评论,无一例外,这部片在不同的观众中有巨大的争议:这究竟是不是一部反战片。基于这个问题,网友们进行了相当多的辩驳。倘若是反战片,这部片没有反思日本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。倘若不是反战片,那它为什么是这样的故事背景。然后就这两个观点衍生出更多的解释。

    故而,我就不再做这方面的深层次探讨。因为对我来说,《萤火虫之墓》无论是不是一部反战片,它都告诉我,战争是怎么去伤害一个人的,从肉体、从精神。

    这部片没有跌宕的剧情,从开场美军的那一次炮击之后,清太和节子的人生剧情,急转直下,一直往下,没有起伏,直到他们死亡。

    里面所有的死亡都很安静,而且都发生得悄无声息,不被亲人亲眼所见,诀别得都很突然。前几个镜头还在的妈妈,转眼间就闭上了双眼被抬走了;一直活在清太口中的父亲,其实早在战争一开始的海战中死了;节子虽然饿出了幻觉,但上一镜头还在和清太说话,清太去煮饭之后,节子就死了;清太也是,清太在电影一开始就死了,整部电影就是他死前对生活的回忆,而且他是睁着眼死的,一开始还在让人怀疑他究竟是死是活。

    死亡在战争生活里,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。没有战争,谁也不会死。

    与战争一同而来的是饥荒。日本是个岛国国家,本来粮食之类就大量依靠进口,战争时期,所有的粮食都作为军粮往战场上供应。不为过的说法是,日本兵吃得饱,日本人饿快死。清太和节子就是饱受饥饿影响的那一批人。他们为什么会被饿死?首先,他们过不惯寄人篱下的日子,接受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。因为他们出生军人家庭,家里本身至少是吃喝不愁,还能拿到普通民众得不到的“奢侈品”,比如节子一直喜欢吃的水果糖,所以他们就算过得再苦,别人劝他们回阿姨家继续寄居,他们也没有回去。第二,除开清太本身就是非凡的出身以外,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军官父亲还活着,不久就会回来带着他和妹妹脱离苦海,而且年纪小的妹妹也无法离开他。所以他没有出去找工作,等到手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,他也只会去农田里偷粮。第三,所有人都生活不好,吃的东西都不够,政府救援工作又没做好,试问这种情况下,谁会去帮助一对孤儿?

    清太和节子的死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,也有外部的大社会的原因逼他们去死。要知道,在官方设定中,清太只是个14岁的少年,妹妹节子只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。当然清太和节子只是一个十分极端的例子,但也说明了,战争能带给普通平民的,也不是什么美丽的生活。

    在许多文学、影视作品中,不断传达着一个观念,活下去当然好。但在这部作品中,活下去意味着许许多多的问题。虽然最终兄妹二人都没能活下去,都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。但对比他们活着的遭遇,死,反而是一种解脱,活着才是不断的受苦。试想一下,他们要是活下去了,又要怎么生活。他们的性格,没有一段时间的残酷遭遇,是不会认为自己是需要工作的。而且长期的挨饿已经使得他们身体羸弱,14岁和4岁的少年和小女孩又要怎么生活?社会百废待兴,他们又会得到好的救助吗……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问题会一直伴随他们的生活。

    战争改变了清太什么?清太是从小上军官学校的少年,虽然不一定有十分好的品德,但至少有着良好的教养。至少,他不会去偷窃。但最后,为了生存下去,在大家因为炮击来临跑去防空洞时,他不要命的闯进别人家中偷东西,明明知道在战争时期偷粮食是重罪,但也还是去偷了农田里的粮食。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尊严,一遍一遍的求农夫把甘蔗给他,他要去救节子。

    战争又改变了节子什么?一直找妈妈哭闹不休的小女孩,在最后知道母亲的死讯之后,不哭也不闹,而是小心翼翼的把死去的萤火虫当成母亲,给萤火虫做了一个小坟墓。4岁的节子在电影的前半段没想过去体贴谁。但她死之前,因为饥饿产生了幻觉,知道哥哥和自己都很饿,所以将她幻觉中错把石头看做饭团而推给哥哥让他吃。她已经渐渐懂事,但她没有时间了。

    我们时常说,战争是残酷的。但这个残酷长什么样?战场上的残酷是什么样?战场下的残酷又是什么样?《萤火虫之墓》至少从平民生活的角度上,告诉了我,战场下的残酷是怎么样的。

     

    -完-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     

    原创 短篇电影 观后感

     

    评论
    热度(2)